施用有机肥是化肥减施增效的主要措施,但有机肥并非一施就灵,保证作物生长良好所需的营养必须多元素耦合协同供应,即“全元”。在全国肥料双交会主题报告会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在“发展有机(类)肥料产业,实现化肥减施和增产双目标”报告中就(全元)生物有机肥料展开阐释。
“(全元)生物有机肥料指的是集有机肥、化肥、氨基酸肥和功能微生物为一体的新型生物有机肥料。”沈其荣定义说。常年产学研紧密结合,并为数家商品有机肥行业领军公司可以提供核心技术上的支持的沈其荣,在报告中提供了他拟定的(全元)生物有机肥料的行业标准。
他认为,我国现有的生物肥产品质量标准指标有待进一步改善。第一,微生物菌剂(功能菌含量:液体2×108/ml,粉剂2×108/g,颗粒1×108/g),过分强调微生物菌种,没有有机质和养分指标,难以使外源功能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殖;第二,复合微生物肥料(功能菌2×107/g、有机质20%、无机养分6%以上),有机质含量太低,无机养分上不封顶,容易使企业将养分含量做到20%甚至30%以上,不利于产品中功能菌的活力保存,田间效果实际上由无机养分即无机复混肥产生;第三,生物有机肥(功能菌2×107/g、有机质40%),过分强调有机质而没有无机养分指标,对当季作物尤其是作物生长早期的效果不明显。
沈其荣设计并建议的新型(全元)生物有机肥产品质量标准如下:功能菌2×107/g、无机养分10%~15%、氨基酸1%~2%、有机质35%~40%,pH6~8,水分25%,具备满足当季作物养分需求、显著抑制土壤酸化、有效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持久性提高土壤肥力等功能。
从我国目前肥料产业概况入手,他分析了(全元)生物有机肥整合产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目前,我国尿素产能过剩,磷钾肥的矿产资源严重不足;无机复合肥企业多如牛毛且利润微薄;控缓释肥料生产公司数不多,价格有待进一步“亲民”;有机肥企业比无机复合肥公司数还多,但规模小,平均每个企业年生产量为2000多吨,呈“小儿科”格局;生物肥或生物有机肥企业300多家,登记产品2058个,平均每个企业的年产量比有机肥企业规模还小,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生物肥或生物有机肥总产不足150万吨,所登记的生物肥或生物有机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菌种生产条件,并非真正的生物肥或生物有机肥企业。上述肥料行业情况显然与国家最近提出的化肥减施目标存在一定距离,需要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新型肥料品种问世。在此背景下提出发展(全元)生物有机肥产业,对我国减施化肥、消纳农业废弃物、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田间施用效果表明,茄子、番茄、黄瓜、香蕉、西瓜、土豆、玉米等作物上施用(全元)生物有机肥,对比不施肥、施氮磷钾化肥、施氨基酸生物有机肥(灭活)等3组,有着非常明显的增产和防控土传病害效果。
用地球上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势必需要发展集约化农业,这种农业发展方式客观上就轻易造成过量施用化肥、过度耗竭地力。而施用有机肥乃至(全元)生物有机肥,则成为集约化农业中培肥土壤的关键路径。“把我国每年产生的大量固体有机废弃物转变成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肥力、抑制土壤酸化、防控土传病害的高的附加价值(全元)生物有机肥料,将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巨大需求。”沈其荣说。